乔治 W. 布什总统在阐述美国的外交政策时,提到“上帝”对美国的“召唤”和赋予美国的“使命”。然而,尽管他比自己的前任更直截了当地使用了宗教语言,美国历届总统都曾无一例外地借助宗教概念来阐释其外交政策。美国的全球目标是建立在17世纪英格兰基督教的千禧年之说的基础上的。而布什与其他历届美国总统的区别在于,这些宗教概念不仅构成了他追求的最终目标,而且使他带上了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个世界——有时,这给美国的外交政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布什总统在其第二任期的就职演讲中,几乎通篇都在证明其外交政策的正确无误。并且,像他发表的其他有关外交政策的言论一样,其中充斥着美国被“上帝”和“自由的创造者”召唤并赋予“使命”的论调。布什宣称,“自由和自由的创始者为美国的历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单就其讲话中使用的宗教用语的数量而言,布什就超过了他的所有前任。但是,美国总统用宗教术语描述他的外交政策却是不足为奇的。约翰•亚当斯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感谢“一直以来如此不同寻常地保护着这个国家的至高无上的上帝”。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许诺,美国将通过支持国际联盟,在“拯救世界”的行动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曾于1942年在他向美国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宣称:“我们这方正在努力坚守上天所赐予我们的遗产。”
许多美国高级官员都曾援引布什的就职演说,即美国受命于上帝要“在全世界拓展自由”。然而,美国历届总统之间的区别在于他们把宗教信条运用于实践的不同方式。当宗教概念不仅支配了美国的最终目标,而且为美国人认识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世界蒙上颜色的时候,更为艰难的时刻就要降临在这个国家了。
上帝选择的国度:宗教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小布什总统在阐述外交政策时,提到上帝对美国的“召唤”和赋予美国的“使命”。尽管他比前任更直截了当地使用宗教语言,美国历届总统其实都曾无一例外地借助宗教概念来阐释其外交政策。美国的全球目标是建立在17世纪英格兰基督教千禧年之说的基础上的。而布什与其他美国总统的区别在于,这些宗教概念不仅构成了他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且使他带上了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个世界——有时,这给美国的外交政策带来了消极影响。
作者 John Ju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