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国际先驱论坛报》(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11年3月11日,巨大的海啸淹没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导致了自切尔诺贝利事件以来最为严重的核事故。超过30万人被疏散,大片土地数十年无法使用。灾后清理工作将耗资数千亿美元。不出所料,核能反对者们抓住此次事故,认为由于自然的不可预测性,核能简直是太危险了。
但是一年后,整个事件变得越来越清晰:福岛核事故源自于地震和海啸的共同侵袭,但这并非天灾也不是日本的噩运。海啸对核电站的潜在威胁已为业界所熟知,一系列旨在减轻相关风险的国际行业标准也已经形成。
尽管日本有着久远的海啸历史,可是日本核能监管机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Nuclear and Industrial Safety Agency)却未遵循上述国际标准。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既没有评审福岛核电站所有者——东京电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 TEPCO)进行的海啸风险研究,也未能确保研发符合国际标准的计算机建模工具。
东京电力公司也同样疏忽大意。该公司已掌握的地质数据表明,福岛核电站周围地区每千年就会被淹没一次。2008年,东京电力进行的计算机模拟试验显示:如果类似公元869年的毁灭性大地震再次发生,其引发的海啸将淹没核电站。可是,东电公司并未对以上线索进行充分跟进。
海啸对核电站最大的威胁在于对其所需电力供应的损毁。失去电力,反应堆无法冷却,进而导致核熔毁。福岛核事故正是这样发生的。1999年12月,法国布莱耶核电站(Blayais nuclear power plant)遭受洪水侵袭,几乎引发类似的事故。
意识到这一风险,欧洲国家对其核电站设计进行了缺陷检查。其后,欧洲国家为核电站配备了更多的应急电源,并加以保护使其能更好地承受各类难以预测的极端灾害。
东电公司和日本核能安全部门非常清楚欧洲的相关经验。如果他们能追随欧洲的步伐并对电站设计加以改进,福岛核事故本应可以避免。
简而言之,如果东电公司和日本核能安全部门遵循了国际标准和最先进的行业规程,福岛核事故原本可以避免。
展望未来,一个明显问题就是其他核电国家是否已从日本的错误中汲取教训。福岛核事故后,核电行业内开始鼓吹一种新型核反应堆,该反应堆拥有改进型“被动”安全系统,能够在无电力供应条件下提供紧急冷却。诚然更为安全的新型反应堆理应受到欢迎,但全世界大约440座正在运行的核反应堆该怎么办呢?
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核反应堆位于美国。美国核工业一直致力于完善核事故应急管理能力,即在核电站关键安全系统遭受自然灾害损毁的情况下,防止发生核熔毁事故。美国核电站业主们正在完善其在911事件后制定的核电站反恐应急程序。
然而,没那么明确的是,核电站业主和监管者是否应在最初就同样重视牢固设计的极端重要性,以使电站不易受到灾害侵袭。设计上的改进会很昂贵。但是,提升事故应急管理和改进设计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两者都能提升安全性,缺一不可。
欧洲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各国核能监管部门已对其124座反应堆进行了“压力测试”。法国布莱耶核事故后,欧洲各国下令对核电站设计进行改进。设计改进的价值在“压力测试”中得到印证。更为重要的是,该项测试也确认了进一步升级核电站物理防护能力,以防止意外外部灾害造成严重损害的必要性。仅在法国,就将对其58座反应堆进行改进,预计耗资百亿美元。
同时,欧洲需要从美国学习重要的经验。例如,美国核能监管部门即将对全美所有核电站面临的外部威胁进行一次全面重新评估。近来,有些欧洲国家已经采取了这一做法,有些则没有,但所有国家都需要行动起来。
总而言之,福岛核事故后,对于美国和欧洲所做安全努力的争论,正是其核能监管部门与核工业相对透明的佐证。只是其他拥有核反应堆的国家,例如中国、印度、俄罗斯,能否对其在福岛核事故后采取的核电安全强化措施进行正确的优缺点评估。历史上,日本核能部门的特点便是缺乏透明度,如果这些国家能从福岛核事故中认真汲取教训,他们需要开始开放其核计划,并接受外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