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Getty
问答

边界冲突后,中印两国会开展核竞赛吗?

亚洲最大的两个核国家——中国和印度——从未使用核武器威胁过对方。而近期两国间发生的严重边界冲突将如何改变安全格局?

经过 Toby Dalton赵 通, 鲁卡曼尼·古普塔 NAME_MISSING
出版 2020年10月29日

中印两国如何看待对方的核武器?

赵通和托比·达尔顿:中国将美国视为主要的核对手、唯一可能对其构成生存威胁的国家。对中国军事战略家们来说,印度不愿意与中国发生战争,也不具备开战的军事实力。中国一直对其核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慑止美国的核攻击。中国不断优化改善的核武器库足以慑止印度发动核攻击,而印度的核武库规模与中国相比相形见绌,更是远不如美国。

很少有中国分析人士关注中印核关系,因为他们不认为印度是威胁。中方认为,印度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追求威慑能力和国际声望,而不是威胁中国。中国领导人相信,中国的崛起将使印度丧失与中国作战的信心,因此对双边关系的未来比较乐观。对他们而言,与印度发生核冲突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印度有些人声称,最初是中国的核武器迫使印度开发核弹。他们还表示,中国的核武库为印度找到了升级并制造更多核武器的理由。但中国专家认为这些主张是政治借口。

鲁卡曼尼·古普塔:尽管中国军事实力强大,是美国的安全对手,但印度军方并未在两国争夺激烈的边界上退缩。最近的边界僵局已进入第五个月,中国学者可能要重新审视“两国军队之间存在的实力差距将帮助避免冲突” 这一乐观估计。

根据不首先使用政策,两国均未公开威胁将使用核武器,但在争端中,双方的核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因素。中国也一再暗示其在常规武器和核武器方面出众的军事实力,如中国媒体曾报道中国在“高原地区”部署H-6轰炸机用于训练演习。显然,在针对与印度发生军事冲突或边界纠纷的安全推演中,中国军事策划者似乎已经考虑了核因素。阻止核升级是两国有效避免冲突的另一个动机。

未来的中印军事对抗可能会涉及核武器吗?

赵通和达尔顿:正如不首先使用政策所表明的那样,印度和中国的核武器传统上只是用来威慑敌对方的核攻击。因此,即使中印边界争端加剧,两国发生核冲突的风险依然非常低,尤其是与世界上其他潜在的核危机爆发点相比。

话虽如此,出于若干原因,使用核武器的风险仍在逐渐增加。印度注意到中国在逐渐利用其不断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推进国家利益,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领土上。推动民族主义的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政府日益受到民粹主义者要求对中方的行为进行强硬反制的压力,尽管这会带来短期的经济后果。

两国都由被认为是铁腕人物的领导统治,他们将捍卫民族利益作为声望和合法性来源。中国国家领导人宣扬“斗争精神”,中国高层官员和边防军人若向印度对手妥协而显示出软弱,恐怕会受到来自国内的压力。莫迪同样以树立强人形象而闻名,曾在先前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危机中公开影射核武器。

中国专家往往认为,由于山地地形崎岖导致无法开展大规模常规军事行动,中国与印度的边界冲突不大可能严重到核危机层面。这些专家预计,如果在边界地区发生冲突,潜在的人员伤亡和损害将比较有限,不足以触发核危机。

然而,这些风险可能正在增长。2020年6月,中印在加勒万河谷发生冲突,造成人员伤亡。此后,两国在边界附近部署了大量军事力量。双方目前拥有了更好的运输基础设施和现代武器装备,因此发生一场激烈的高强度常规战争的可能性在增大。两国都有核常两用武器系统,如果考虑到该因素的影响的话,不能排除这些武器会在无意中激发致命的误解和过度反应。

古普塔:印度军队经历过战斗考验,并且在山区作战方面经验丰富。印度边境地区正在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改善运输和后勤环节,使得印方全年都能在有争议的地区保持军事部署。即使边界军事对抗继续,核危机升级的风险可能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印中关系远不止军事事务。双方都不想超越单个军事僵持事件,令冲突升级。尽管莫迪和习近平都用民族主义言论来增强其合法性,但两国宣布的不首先使用立场保持不变,并且仍然同样致力于仅将核武器用于核威慑目的。

毕竟,在过去的五十年中,边界争端都并未升级为大规模冲突。显然,双方在使用攻击性武器方面都非常谨慎。这种受控的军事对抗的目的是有限的,受制于对限定领土主张的认知。在边界地区以外仍然不太可能发生大规模常规战争。

一方无意中将另一方武器系统作为打击目标的可能性(核危机升级的一个可能途径)也很低。两国都没有战术核武器。为了限制冲突且遵守不首先使用原则,两国极不可能将战略核武器部署到边界地区,特别是因为两国各自的核导弹射程足够远,可以部署在远离边界的地方。虽然边界冲突正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处酝酿,但拥有能够瞄准印度核导弹的中国军事基地均不在实控线附近。核危机意外升级的可能性仍然极低。

中国和印度在南亚地区有哪些安全关切?

赵通和达尔顿:中国分析人士相信,远在核武器发挥作用之前,两国政治领袖便能够化解任何冲突升级风险。此外,中国专家仍乐观地认为,核武器总体上起到稳定作用,使双方在未来的军事对抗中更有可能谨慎行事。

相比之下,中国分析人士更加担心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双边冲突中使用核武器。从中方的角度来看,与巴基斯坦相比,印度在总体军事能力上的领先优势扩大,巴基斯坦将更有动力威胁使用核武器,以避免在未来军事冲突中失败。巴基斯坦拥有新型战术核武器,而印度现有的短程核系统及精确打击常规武器正日益强大。这可能使双方均担心自身核力量的脆弱性,在危机中面临在被摧毁前被迫使用此类武器的时效性压力下,这种忧虑会加剧。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担忧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更可能爆发核战争。

中国认识到美国政府已帮助缓解了印度次大陆先前的军事危机。但中国注意到,美国似乎不太愿意且没有能力继续发挥这种调解作用。一些中国专家发现当前出现了权力真空的情况,且对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动荡的安全形势表示忧虑,因此呼吁中国政府加紧努力维护地区稳定。但是,他们在公开分析中很少针对这一点提出具体建议。随着中印关系竞争性的加强,中国调解印巴两国未来危机的筹码也可能减弱。

古普塔:在边界僵持事件发生后,中国试图使其他国家相信,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边界紧张态势的根源,并且印度违反了对实际控制线的一些共识。然而,中国虽然声称对印度基础设施建设表示关切,却忽视了印度对中国在毗邻印度的边境地区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的反应。中国对印度所谓背弃实控线的隐射指控无视了印度一贯拒绝接受中国总理周恩来于1959年提出的单边实控线这一事实。这种公然歪曲外交记录的做法令印度感到担忧。中国还一再表示不承认印度拉达克联邦属地,即使这个新的行政部门的设立对官方地图上明确标识的印度外部边界没有影响。中国对不丹的领土主张突然扩大,并对被印度视为国内治理事项的事件发表评论,这可被认为是策略改变。中国似乎更希望对印度施加外交压力,并对印度在查谟和克什米尔行动上受到的负面评价加以利用,而不是希望解决与印度的双边分歧。

中方认为核武器在处理中印安全关系中起到“稳定作用”,这一立场似乎与中国政府的主张相反,即印度核武器在中印双边关系中不起作用。中方认为中印两国军事实力上的差距降低了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而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类似的军事实力差距只会增加核危机升级的风险,这种看法看似很虚伪。印方认为,中方的立场清楚地解释了为何其在深化与巴基斯坦的防务关系,此举似乎是为了打破印度的优势地位,造成南亚地区的不稳定。

在印度分析人士看来,中国很难成为一个中立的第三方。中国在中巴经济走廊的大规模投资涉及印度和巴基斯坦争夺的争议地区。尽管中国声称在中立地等待印度和巴基斯坦双方解决领土争端,但中国不言而喻的利益表明其已在印巴之间选择了立场。在巴基斯坦可能寻求在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建省的动作背后,印度看到了中国发挥的潜在作用。中巴经济走廊区域内成立经济特区的事实也同样受到了印度的关注。

中国与印度邻国进行的经济互动也给印度带来了持续的担忧。印度担心中国会利用邻国的经济依赖来谋取政治利益,从而损害印度利益。在澳大利亚政府呼吁调查新冠肺炎疫情起源并向香港居民提供庇护后,中国很快对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商品施加禁令,印度将此举视为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其在该地区的利益的征兆。考虑到所有因素,印度不太可能欢迎中国试图填补南亚所谓的权力真空。

中国和印度如何看待对方目前的军事技术?

赵通和达尔顿:中国专家通常不认为印度开发更先进的军事技术(尤其是在空间对抗能力和网络武器方面)会对中国构成近期威胁。但是他们确实担心印度的军事技术可能降低使用核武器的门槛。例如,一些中国战略人士担心印度也可能针对中国部署具有潜在战术性质的核导弹(主要用于对抗巴基斯坦的战术核武器)。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常规战争与核战争之间的防火墙可能会被侵蚀,因为与远程战略核系统相比,这种核武器更有可能被用于高风险的常规冲突中。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专家充满信心,认为中国有能力在核和战略军事技术上相对于印度轻松保持十年领先优势。中国分析人士常常明显透露出对印度国防工业和军备发展能力的怀疑态度。

另一方面,他们对印度从其他主要大国(尤其是美国)获得先进军事技术并与之建立伙伴关系的努力更加敏感。这种忧虑不在于购买外国技术可能会帮助印度在技术上赶超中国。相反,中国担心国防技术合作可能会导致印度和美国以及与中国敌对的其他国家之间的安全关系更加紧密。如果通过国防合作将印度引入美国的地缘政治框架,那么中国周边地区的总体力量平衡将向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倾斜。

古普塔:中国的目标是对其军队进行现代化提升,到2050年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而美国是其主要竞争对手。印度密切关注中国的军事技术进步,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双方的边界争端。中国在南海的行动就是能够说明问题的例子。由于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活动空间的扩大使其能够改变南海有争议水域的现状。中国建造的人工岛屿可以作为前沿部署基地,中国在南沙群岛零星部署军事平台,标志着其准备接纳军事单位入驻。中国已经通过军事演习和军事部署含蓄地威胁使用武力,以对希望在南海与之对抗的国家产生震慑作用。当其他国家不愿挑战这些行动时,中国已能够利用军事不对称来巩固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和民事影响力。因此,其他国家的一些正常捕鱼活动受到干扰,民用能源勘探遭到阻碍。

印度迟来的第一个教训是,必须立即遏制中国在有争议地区的迅速扩张。鉴于两国军事力量存在差距,印度最好尽早制定接触方案,而不是针对中国行动顺势反应。印度的第二个教训是,中国的技术发展和军民融合使其具备参与混合战或灰色地带冲突的能力,即使在有限冲突中,中国也可以利用这种策略赢得优势。

印度根据其武装部队的要求参与与外国的防御伙伴关系。尽管印度与美国的国防贸易正在增长,其与俄罗斯的关系仍然重要,且其国防关系不仅局限于中国认为的敌对国家。印度-太平洋各国再度对中国在整个地区军事野心感到忧虑,这归因于中国忽视了较小国家的敏感性。中国无所顾忌的行为导致其邻国寻求外部平衡者,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之间重启四边安全对话就是一个例子。澳大利亚加入了印度、日本和美国之间的“马拉巴尔”海上军事演习,这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四国集团成员不再像以往那样尽力避免激怒中国。印美之间规模加大的军事互操作性,海上安保合作以及军事信息共享也可以归因于两国与中国日益加剧的紧张态势。在与中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更紧密的联系可能会影响美国的外交立场并为信息共享提供便利,以进行有效的战术行动或军事装备转移。

中国和印度在先进军事技术领域的投资是否会走向战略军备竞赛?

赵通和达尔顿:尽管中国分析人士正密切关注其具体进展,但他们总体认为印度发展先进战略技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不大。虽然印度在导弹、导弹防御技术和反卫星武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中国专家声称中国在这些领域至少仍领先十年的水平,中国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防工业将继续超越印度。

但是,这种普遍的乐观态度也暴露出很少有分析人士关注的问题——中国对印度寻求安全的努力缺乏关注和回应,无助于缓解印度对中国核和非核军事能力不断增强的忧虑。边界冲突将加剧印度的这种忧虑。

相较于巴基斯坦,印度越来越关注中国,因此次大陆将出现更大的不平衡。巴基斯坦的资源有限,无法跟上印度投资更先进武器装备的步伐,因此巴基斯坦可能不得不诉诸更加不对称的军事装备和战术,例如增加战术核武器在军事战略中的作用。这种延伸性影响可能会激发更加危险的印巴军备竞赛,并使双边紧张态势更加不稳定。

南亚战略上的不稳定不符合中国利益,不仅因为这会威胁其庞大的“一带一路”倡议投资,特别是在中巴经济走廊的投资;同时也会令中国感到压力增大,可能需要通过帮助巴基斯坦提高军事能力来弥补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日益加剧的不平衡状态,但这么做又可能会破坏中国的不扩散承诺并损害其国际形象。

古普塔:印中两国都未寻求与其核对手保持对等,因此不太可能进行战略军备竞赛。随着印度提高其二次反击能力,南亚地区可能会更加稳定。我们无法确定中国针对巴基斯坦的威胁认知采取措施到底是其在南亚政策的主要侧重点还是便利的借口。然而,中国学者似乎并不太相信中巴关系助长了地区不稳定的观点。

印度不是“一带一路”的参与国,还特别对中巴经济走廊提出了抗议。中国在有争议地区的持续投资可能会激发其提供更多的安全援助或保障。为制止伊斯兰极端主义向新疆扩散,中国的准军事部队已在中国-塔吉克斯坦-阿富汗边界设立了边境哨所。中国还雇用了安全承包商来保护其在非洲的投资。因此,中国也可能在境外南亚地区雇用保安人员,这并非不可想象。

若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紧张态势升级而影响到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可能会参与其中。中巴两国都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与印度存在领土争端,两国在防止印度控制所主张领土方面的共同利益会促使双方加强安全合作。如果要与中国或巴基斯坦对抗,印度甚至可能面临双线作战的压力,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大规模常规冲突与次要的模糊灰色地带前线相交织,使印度更加难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