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Getty
《政策咨询》,2009年2月

避免彼此误解:中美关系与新一届美国政府

公众舆论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是美国政府制定对华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一个新的重要因素;美国在中国能够帮助解救金融危机的能力上应有清醒的认识,以免过高的期望造成双方不必要的沮丧,进而危及双边关系;与中国领导人发展高层关系,并避免就敏感问题对中方发表挑衅性言论,将大有助于美国与北京顺利开展政治和经济上的合作;奥巴马政府应尽早主动与中国开展更为广泛的对话。高层领导人之间的私人接触是稳定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 Tianjian Shi
发表于 2009年1月14日

提  要

  •     * 美国政府应该了解促使中国共产党采取行动和做出反应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周密地制定对华政策。
  •     * 中国希望美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领导作用,并认为自己的能力仅限于应对本国事务。
  •     * 如果美国能与中国领导人发展高层关系,并避免就敏感问题对中方发表挑衅性言论,它将在与北京开展的政治和经济合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     * 美国应该奉行多边外交政策,把中国视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在地区行动中。
  •     * 在中国领导人和公众心目中树立正面形象,将有助于美国在中美关系中获取有价值的政治资本。

巴拉克·奥巴马当选为下届美国总统之后,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北京办公室召集了一批国际关系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叙对新一届美国政府的期望。这份政策简报体现了他们对中美关系的各个方面和美国外交政策的总体看法。

在乔治· W. 布什总统的“外交政策遗产”中,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一个难得的亮点。过去8年来的中美关系可以由两个主题来界定:其一,是中美之间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所展开的前所未有的双边合作,包括推动朝鲜无核化、打击恐怖主义、应对金融危机,以及创建中美高层之间的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等;其二,是中美两国围绕贸易不平衡这类问题展开的经济竞争,以及为增强各自的地区影响力而进行的较量。尽管布什政府早期的新保守派外交思想和意识形态论调已逐渐被注重实效的“接触政策”所取代——这证明了稳定的中美关系的必要性,但中美两国仍然对彼此存在许多误解。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