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相比,中国当前的核力量如何?
中国目前还未发布关于其核武库的官方信息。但据被广泛认可的开源研究显示,中国目前拥有的核弹头数量不到300枚。
中国还拥有多种不同的核武器运载系统。这些系统多为各种射程的弹道导弹,可携带核弹头打击世界范围内的目标。
人们普遍认为,与美国和俄罗斯的情况不同,中国的核武器在和平时期处于较低的戒备状态,而非高戒备状态。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拥有的核武器数量是多还是少?
中国的核武库规模至少比美国和俄罗斯小一个数量级。美国和俄罗斯各拥有约4000枚核武器,以及另外数千枚已经退役并等待拆除的核武器。
中国的核武库规模与其他中型核武器国家相近。其规模似乎略小于法国(约300枚核弹头),但稍大于英国(约215枚核弹头)。
中国为什么想要更多的核武器?
中国认为其现有的核威慑可信度不够。
换句话说,中国担心其他国家不完全确信:如果它们对中国的核力量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中国将有足够的反击能力给对方造成不可承受的损失。
若中国只需要足够多的核武器来显示自卫能力,那么它为什么还要增加核武器数量?
假设敌方首先发起攻击,只要中国有足够数量的核武器能够幸存并实施有效反击,那么中国的核威慑就拥有了相当的可靠度。
问题在于,许多中国专家担心这种核反击的可靠度正在下降。这些专家认为,中国需要更多更好的核武器,以确保如果遭到打击,其仍具有可靠的反击能力。
这一担忧主要源自对导弹防御和常规精确打击武器等新兴非核技术所带来的威胁的忧虑。
中国专家担心,其他国家的这些军事技术日益先进,如果这些国家先发制人,足以对中国的核生存能力产生重要威胁。
此外,敌方的导弹防御系统可能增加中国反击的难度。这是因为,假设中国的部分核导弹躲过了敌方的先发制人打击,这些导弹仍面临着发射后被击落的风险。
更加重这种担心的是,一些美国学者发表的研究表明,如果美国进行先发制人打击,中国可能彻底丧失用核武器进行报复的能力。这样的研究成果加重了中国专家的不安,也使得更多的中方专家认为中国应该建造更具多样性、更有生存力、更加先进的核力量。
中国是否希望从整体上增加其核武器库存?
中国的主要目标不是大幅增加其核武器数量。
相反,中国发展战略核潜艇的计划旨在增加其核力量结构的多样性,确保核力量的总体生存能力。 换句话说,中国希望避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中国要建造多少艘核潜艇?
根据一般规律,一国至少需要四艘核潜艇,才可以确保有一艘核潜艇处于可以随时部署的状态。这是因为其他三艘核潜艇或需要定期进行维护,或需要进行训练,或处于往返于巡航区域的路上。
按照同样的逻辑,如果中国感到要建立可信威慑力的需要,至少需要两艘核潜艇随时处于海上巡逻状态,那么可能要建造至少八艘核潜艇。
为什么潜艇的维护需要这么长时间?
核潜艇需要经常和定期维护。其中,给潜艇反应堆更换核燃料更是一个耗时漫长且成本昂贵的过程,通常需要将艇体切开进行操作。
例如,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一般需要进行为期四年的中期检修,包括两年的核燃料更换时间。未来,美国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将拥有与潜艇同寿命的核反应堆,不再需要中途更换核燃料,但中国目前似乎尚未采用这种技术。
中国能否将其拥有的部分陆基核弹头直接移到潜艇上?
不太可能。核潜艇所额外需要的核弹头不能仅仅来自现有的陆基导弹部队。
即使中国的潜射导弹配备与陆基导弹相同类型的核弹头,中国也不大可能选择将大量核弹头直接转移给核潜艇部队。因为陆基导弹仍然是中国核威慑力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不能为了发展海基核力量而使陆基核力量受损。
为什么要将核武器部署在水下?
主流观点认为,将核武器置于潜艇上,可以更好地躲避敌方的侦查和攻击。在大多数情况下,相较于陆基导弹,敌方发现和跟踪潜艇更有难度。
潜射导弹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增加了敌方预测导弹来袭方向和区域的困难。敌方拦截导弹的难度可能加大。
将核武器置于水下是否增加了防卫它们的难度?
要看具体情况。潜艇的噪音越大,就越容易被发现并受到攻击。这是因为敌方可以运用技术手段,通过潜艇发出的声音探测其位置。而拥有一支噪音小的潜艇舰队,需要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操作经验。在这方面,中国仍需努力。
此外,将核武器置于潜艇上意味着中国将首次在其领土之外部署核武器,这就增加了核武器受到潜在敌人攻击的风险。
中国拥有更多核潜艇,其他国家会如何反应?
其他国家可能会将中国不断发展战略核潜艇视作中国更加重视核力量、赋予核武器更重要作用的表现。
如果美国的盟友们这样认为的话,它们可能会更多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来保障自身的安全。
中国为了保护其战略核潜艇、防御可能对其造成威胁的敌方舰艇和飞机,需要在其沿海水域部署更多的常规军事力量。在其他国家眼里,这可能是中国争夺地区军事影响力和主导权的一种扩张性行为。部分国家可能会增加与美国的安全合作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以对抗中国军事控制力的增长。
更广泛的后果可能是什么?
面对中国核武库的不断扩大,美国和俄罗斯可能更不愿意继续削减自身的核武库。
如果世界主要大国对核武器的兴趣越来越高,那么将对地区和国际战略稳定产生破坏性影响。所有大国都开始在核武器上投入更多资金,但结果却是所有国家的安全感都降低了。
此外,中国为了保护其核潜艇,将不得不在相关水域增加常规军事力量的部署,这可能带来相关水域常规军事对抗风险增加的意外结果。这种负面互动不存在单方面的赢家。
这些形势的发展可能增加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吗?
由于意外等原因带来的争端升级,发生核冲突的风险不能被排除。
一种可能性是,敌方可能无法准确区分中国的战略核潜艇和只是装备了常规武器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攻击型核潜艇使用核动力但不装载核武器,而战略核潜艇则携带核武器。如果后者受到敌方威胁,会被视为严重得多的事态。
例如,在一场中美双方的军事对立中,美国正在追踪中国一艘装备常规武器的攻击型核潜艇。但由于附近水域有中国另一艘战略核潜艇(事实上,被美方追踪的攻击型核潜艇可能在执行护卫战略核潜艇的任务),中国可能因此错误地认为,这艘位于同一水域的战略核潜艇正受到美国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能认为其战略核潜艇正面临敌方先发制人打击的危险。这种误判可能导致过激反应,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升级。
外界认为,中国的核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尚待提高,而这可能会加剧风险。如果在一场军事危机中中国最高指挥部与战略核潜艇的通讯出现中断,那么出现误判和过激反应的可能性将进一步提高。
关于中国的核威慑政策,有哪些是西方人所不了解的?
在2018年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中,特朗普政府认为,如果中国在(假设的)常规军事冲突中遭到重大失败,中国可能会选择首先小规模地使用核武器以达到震慑敌方的目的。
特朗普政府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必须考虑使用自己的战术核武器来威慑或回应中国首先使用核武器。
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中国事实上采取了或正在考虑采取这样的战略。相反,中国军方似乎已将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深植于其军事思想和军事谋划之中。
美国对中国核战略的错误认知,会使中国对美国的意图进行负面解读,也可能导致误判和过度反应,进而增加核冲突的风险。
减少核战争爆发的风险,中国和其他国家应该做什么?
中国和其他国家需要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核思维和核政策,务必避免夸大威胁和过度反应。
它们应该将核武器的作用限制在阻止其他国家使用核武器,同时尽量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
它们应该避免危险的核态势,例如在和平时期将核力量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允许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共用同一套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等。
最后,它们应该避免将未经充分检验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核武器结合(例如,自动巡航核鱼雷),避免利用网络技术干扰他国核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