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成功地发射了一枚陆基弹道导弹,摧毁了自己在低地球轨道运行的一颗老化的气象卫星。考虑到多方面的原因,此举的意义十分重大。然而,这一事件本身并不应令人感到惊讶。鉴于目前存在的华盛顿与北京之间未来会在台湾问题或其他问题上产生政治 - 军事危机的可能性、美国在所有军事领域占据优势的事实、美国对军用卫星的大量依赖,以及国际上有关外层空间武器化的正式协议的空缺,中国试图获得反卫星能力以尽量减小与美国的差距,就不足为怪了。在安全分析家们看来,这次试验最令人震惊的,是它所展示的导弹摧毁目标的精确性。尽管华盛顿和莫斯科早在几十年前就曾成功 进行过反卫星导弹试验 ,但以陆基导弹击中外太空一个距地面 500 里以外的冰箱般大小的物体,毕竟不是一件易事。这加重了一些观察家内心的不安。他们担心,中国在其他军事相关领域的能力,也已经超出了人们 的预测。
然而,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的反卫星试验和美国对外层空间武器化所采取的立场,给未来的中美政治 - 军事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扑朔迷离的含义。大多数危机管理专家纷纷强调,处于危机(或可能导致危机的情形)之中的各方,需要开诚布公地进行沟通,努力了解对方的动机、利益和忧虑所在,并预见它们可能采取的任何行动将会导致的不利后果。同时,危机管理专家们还强调,各国的政府领导人有必要监督和控制本国军方的行动。如果没有这种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军方会促成危机的爆发,或加剧现有的危机。尽管反卫星试验本身还称不上是一次危机,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以上准则已经明显地被打破了。
迄今为止,华盛顿和北京还没有就中国研制反卫星导弹技术的努力进行过卓有成效的沟通。虽然在最近发生的中国进行反卫星导弹试验事件中,中美双方都试图避免以一种令事态更加恶化的方式进行交流,但实际上,美国对中国努力研制反卫星导弹之事已知晓相当一段时间了。华盛顿还知道,中国去年曾数次向自己的卫星发射弹道导弹。然而那时候,华盛顿并没有立即向北京提出这个问题。它悄无声息地监视着中国进行的每次反卫星导弹发射试验,然后,一俟北京成功地摧毁了卫星,便明显是泄露了这一事件,为世界范围内反对此次试验的声浪推波助澜,试图以此迫使北京终止其未来可能进行的此类试验。而在中国方面,北京没有向任何人透露它正在进行向太空发射进攻性导弹的试验;在导弹成功地摧毁气象卫星之后的几天里,它也一直缄默不语;尔后,才对此事做了在大多数观察家看来极其蹩脚的回应:我们进行了一次反卫星试验;我们不会威胁到任何人;我们也没什么可隐瞒的。
同样令人担心的是,北京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有力地揭示出,中国自己的外交部对此次反卫星试验也是一无所知。事实上,除了负责进行反卫星试验的军事人员外,很可能至多只有少数几个非军界的国家领导人知道这些试验的进展情况。也可能只有中国国家主席和 负责军队事务的军事委员会的主席胡锦涛知道此事——甚至连他也可能没有被告知每次试验的情况。所有国家都试图为其敏感的军事行动蒙上神秘的面纱,但是中国 进行这种实践的次数简直达到了荒谬的程度,为军方提供了过分的自由,从而使其自身的安全和其他国家的安全都陷入危险的境地。在中外观察家们看来,这次反卫星试验更迫切地提出了这样一种需求,即在中国成立一个由所有政界和军界的高层领导人组成的、能更有效地进行跨部门决策的强有力的国家安全委员会。
最后,从更大的方面来讲,华盛顿和北京都没有迹象显示,它们理解和感谢彼此的关心。美国轻率地忽视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提出的讨论太空军事化问题的要求。出于某些原因,这似乎是因为美国相信所有国家都会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美国在太空占据明显优势这一事实,不会威胁到任何国家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采取类似的做法,用一枚攻击性导弹摧毁了气象卫星,从而向美国发起了挑战;同时,也给自己经常重申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承诺打上了一个问号——然而,它在进行反卫星试验时,倒好像是在试验一部新研制的汽车似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层对外界反应的预见能力之差或表现出的漠不关心,的确是令人惊诧。这预示着中国领导人对他们可能采取的其他富有挑衅性的举动的含义,同样有可能做出危险的错误判断。
以上论及的危机管理的诸多失误,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和中国的研究机构共同开展的一个史无前例的合作项目所涉及到的众多问题中的一部分。参与这个项目的美国和中国学者及前政府官员已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分析。尽管中美双方对研究得出的某些结论尚未达成共识,但他们一致同意,至少,中美两国应该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政治 - 军事危机管理上的严重失误,尽早进行一次有意的对话。
更多 Carnegie
- 报告采取综合之策,重新构想核军备控制
为努力找到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共同点,本报告详述了既可以单独实施又可以打包实施的九个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些措施将有助于解决每个国家的具体安全问题,以及三个国家共同面临的军备竞赛和意外升级危险。
- 文章中美军控合作:挑战与机遇
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竞争的危险性和成本上升、中国安全环境日趋复杂、现有国际安全机制面临挑战、国际社会呼吁大国领导力的今天,中国与美国乃至其它大国之间的军控合作有可能为缓解重大安全难题提供积极选项,值得专家和决策者们的充分重视。
- 文章中国应如何推动美国积极解决中方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的关切?
在中美大国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两国通过积极举措维护战略稳定、防止竞争失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中国也可以通过与美国在反导问题上开展对话,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维护国际战略稳定的积极态度,降低外界对中国核武器发展政策的误解。
- 文章国际规则视角下的修正主义: 特朗普政府对国际秩序的态度分析
研究表明,美国通过各种形式违反了主权规则、军控秩序及武力使用规则和贸易规则等国际秩序中的 “硬规则”,同时,在人权保护、环境保护和信息情报流动规则等 “软规则”方面采取了双重标准和霸权主义行为,正对国际秩序产生严重的损毁性影响。
- 琪 陈,
- 柳悰耀 NAME_MISSING
《当代亚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