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大规模经济危机是否会永久地改变世界,还是只是经济周期中一个痛苦但典型的低迷时期?每个星期,政府和评级机构都会对最近的经济表现发布可怕的预警和悲观的预测。最近几个月,世界金融市场表现飘摇不定,应最近关于就业率、新屋开建数量、消费者情绪的负面报道或其它一切看起来像是坏消息的新闻出现剧烈下跌。但是接着当中央银行降息并向经济体注入资金,它们就会反弹。市场上疑雾重重,以致于亚洲的投资者就鼠年的经济前景求助于风水先生,以期得到他们的点拨。
然而在这副图景中,占星术恐怕无法帮忙拨开疑雾。但是看起来金融专家们对于未来的把握并不比占卜家大。上个月,我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时候,焦虑的情绪弥漫会场。以金融家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和纽约大学经济学家诺雷•洛宾尼(Nouriel Roubini)为首的极端悲观主义者认为,我们已经踏入了60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他们相信世界可能将会发生深远且永久性的改变。另外的人,如《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夫(Martin Wolf)却认为这只是又一场危机,毫无疑问非常严重,但还没到灾难性的程度。根据这个群体的观点,世界经济增长将会放缓,却不会陷入衰退。但自达沃斯以来的几周中,专家们的情绪不一。比方说,制造业的主管们就比从事金融业的人乐观的多,后者中的许多人正在为接下来凄惨的几年做准备。但是,达沃斯论坛与会人中的压倒性多数,包括工业界的杰出领袖、政治领导人、备受尊敬的媒体评论员甚至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都坦言对未来的走向毫无头绪。
当人看到不确定占据了这个星球上最见多识广的一个群体时,他当然会被怔住。然而通过这层层雾团,我觉察到关于当前经济危机的三个有启迪作用的真言悖论。
第一个悖论是这件奇事不应该到达那么令人惊奇的程度。几年来,对于全球经济正遭受极端失衡的侵扰的言论,我们一直有所耳闻。在美国,贸易和财政赤字正大增到无法支撑的地步,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也即将破裂。出于这些原因,预见到这场危机的人说这是一个无可避免的调整。可是其他人看到这些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惊讶,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试图阻止调整的疯狂尝试。但是这很可能是饮鸩止渴的做法。对付全球经济失衡不仅仅是短期内所必需的,它也是确保为未来打下更坚实基础的关键。
第二个真言悖论是当世界充斥着现金的时候,却在恐惧正要来临的信贷紧缩和长期流动性不足。大部分亚洲国家和主要的石油、原材料出口国手中握着巨额货币储备。但是需要资金的人如何及需付出多大代价来得到这些储备资金目前还不明朗,因而全球商业银行系统成为了将借贷双方凑在一起的途径。然而存在的问题是信贷市场现在是前所未有的晦涩。对风险进行定价是如此之难,以致于一些贷款方不是开出过高的贷款利率就是干脆延缓贷款,直到借款人的资信情况(通常是涉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交易的银行)变得更明朗化。
这样就形成了毫无新意的金融补救措施和巨额资金储备共存的局面。在这没有更能比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更能说明这个悖论的了。主权财富基金由国家公司持有并对国有公司进行投资,这是利用现金储备的一个方法。例如阿联酋、新加坡和科威特最近就通过动用主权财富基金进行注资,来出力挽救在次级债危机中蒙受近200亿美元的花旗和美林。达沃斯论坛争辩最为激烈的会谈之一表明,虽然这些基金变得非常重要,但是他们高度个人化的治理和不透明的决策标准使得西方的银行家和政治家们十分担忧。美国前任财务部长(现《外交政策》编辑委员会成员)劳伦斯•舒默(Lawrence Summers)说,挪威、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的主权财富基金的运作非透明化,投资决策时而会受到政治的干预。该讨论会来自波斯湾的参与者用讽刺的语调回应道,他不明白为什么施加于他们身上的透明度标准要高于私募基金、对冲基金和私人投资银行。
透明度的缺乏恰恰正是此次危机的第三个真言悖论。在每次金融体系的崩溃中,信息总是缺乏完整性且很难去解释,但也还没到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程度。如今信息正在被艰涩难懂的金融工具——诸如衍生品过度而普遍的运用——所遮盖。衍生品是如此复杂,有时甚至连买卖它们的人都没法测算其精确的价值和伴随的风险水平。这些种类的合约分散了风险,在全球通过电子交易,速度极快,所以要想知道谁拥有什么、谁过户给谁、谁转手了百分之几的资产和负债就更不容易了。如果探求这些金融产品的价值和风险对进行交易的专家来说已经是件难事的话,那么这对于负责监管这些市场的政府机构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这个真言悖论要说明的是,明晰度的缺乏恰恰发生在理论上应该是最透明的金融市场里,因为一般买方、卖方和跟踪他们的分析员往往都很清楚其他人在干什么。
现在,我们知道了金融市场的透明程度远远低于我们所期望的。世界经济此刻面临着一只金融怪兽,它的体积、行为及其所去何方还是一个迷。我们还不清楚它会引起多大破坏,哪个国家和行业又将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也不知道它会对政府措施——像美国一揽子刺激经济的方案——做出怎样的反应。但是有一点我们是清楚的,那就是每一次这样的危机总会引起要求世界金融系统实行激烈重组的呼声。我们已经看到了对金融大厦进行完全整修的建议方案。如果历史能给未来提供半点指南的话,我们很可能又会有新的构建行动。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在一个充满困惑和矛盾的世界上生活——这样的世界反倒是为占卜家们提供了完美的市场条件。
文章
金融危机的三大真言悖论
全球金融体系是否正走向垮台?从带着诺贝尔桂冠的经济学家到工业界的领袖,这些世界的顶尖级专家在一个共同的答案上团结一致:我们不知道。或许理解了这场经济危机的三大关键悖论,就能揭示通往明朗之路。
作者 Moisés Naím
发表于 2008年2月6日
更多 Carnegie
- 报告采取综合之策,重新构想核军备控制
为努力找到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共同点,本报告详述了既可以单独实施又可以打包实施的九个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些措施将有助于解决每个国家的具体安全问题,以及三个国家共同面临的军备竞赛和意外升级危险。
- 文章中美军控合作:挑战与机遇
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竞争的危险性和成本上升、中国安全环境日趋复杂、现有国际安全机制面临挑战、国际社会呼吁大国领导力的今天,中国与美国乃至其它大国之间的军控合作有可能为缓解重大安全难题提供积极选项,值得专家和决策者们的充分重视。
- 文章中国应如何推动美国积极解决中方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的关切?
在中美大国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两国通过积极举措维护战略稳定、防止竞争失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中国也可以通过与美国在反导问题上开展对话,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维护国际战略稳定的积极态度,降低外界对中国核武器发展政策的误解。
- 文章国际规则视角下的修正主义: 特朗普政府对国际秩序的态度分析
研究表明,美国通过各种形式违反了主权规则、军控秩序及武力使用规则和贸易规则等国际秩序中的 “硬规则”,同时,在人权保护、环境保护和信息情报流动规则等 “软规则”方面采取了双重标准和霸权主义行为,正对国际秩序产生严重的损毁性影响。
- 琪 陈,
- 柳悰耀 NAME_MISSING
《当代亚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