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Getty
文章

十九大与中国外交

五年一度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因为其特殊的政治重要性被世人所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加,国际投射的不断深化,十九大报告中所体现的政策变化与延续不仅对中国国内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世界局势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发表于 2017年11月8日

《卡内基中国透视》2017年11月8日星期三

五年一度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因为其特殊的政治重要性被世人所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加,国际投射的不断深化,十九大报告中所体现的政策变化与延续不仅对中国国内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世界局势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本期《卡内基中国透视》采访了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资深专家包道格(Douglas Paal)和史文(Michael Swaine)。他们对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外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出了预测。

一、经济:全球化

习主席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并号召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您认为这些言论的背后,预示着哪些经济政策的改变?

包道格:我认为总体而言这体现了他对于中国外交政策中“有所作为”部分的强调。中国的外交政策可以用“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来进行概括。过去的外交工作中更加重视“韬光养晦”这一部分。在习近平主席在任期间,外交工作的侧重点逐渐放到了“有所作为”这一部分上。在十九大报告中,他特别提到了“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把中国打造成“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国将在人道主义援助、医疗救援、国际维和等多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十九大报告表明中国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基本呼应了罗伯特·佐利克在2011年的提法。

史文:我认为这体现出中国政府自特朗普当选以来对待全球化问题的一贯态度,体现出中国对全球化的支持,中国呼吁更广泛和深入的全球化,并强调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中国希望自己能成为贸易自由化的领导者,虽然外界有对于中国具体做法的质疑,认为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立场虚伪;但我认为中国在对全球化问题的处理上还是和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所包含的保守和民族主义的做法形成对比的。美国和欧洲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更高层次的保护主义,对于提升国内就业率的重视。这些做法意在从某些层次上局限,如果不是完全逆转全球化的进程。

二、国际安全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您认为这句话是否体现了中国在未来的国际安全立场?

包道格:他想传递一个民族主义的论断:他是那个站在排头的人,他可以引领中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目标。这一言论在社交媒体上得到了很多支持,但这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因为这一言论中不光只包含了合作的元素,也有活跃的民族主义情绪,这可能会变得非常危险。不过关于这一问题的具体的发展我们尚不得而知。习领导下的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相继开展了南海岛礁建设,并在东海建立防空识别区;与此同时,他还多次进行对外访问,参与各种全球性和地区性的论坛。中国外交明显呈现一个积极的态势,但我并不认同将积极和强势划等号的说法。

我个人的判断是: (1) 中国之所以会采取更加积极的外交政策与中国日益增加的利益有关 (2) 美国的外交政策积极程度有所下降,也提供给中国更大的空间 一带一路就是一个很好地范例。一带一路一旦奏效一方面中国可以通过基础建设的投资和沿线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同时这些国家因为对中国的债务也将会和中国保持更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能为中国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中国如果能够在未来五六年内完成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就可以很好地对抗美国、印度、日本等国结成联盟对抗中国的意图。中俄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因为美俄关系持续交恶,所以中俄一直保持了一个很好的合作态势。中国同中南半岛和中亚国家的关系相对复杂。这一地区的国家数目比较多,但这些国家都不会因为冒犯中国而获取利益。与此同时,中国在与这些国家的外交中更多的是向它们展示笑脸,提供它们所需的各种资源。中国在2013年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之后逐渐开始使用这样的政策,其中的核心内容即是采用和平的方式:软实力。相对而言美国在亚太的外交政策就不够明确,我们已经清理好了田地,播下了种子,施了肥料,但却选择了离开,最终中国收获了果实。

史文:我认为习近平现在所提出的观点同他在十八大上提出的观点一脉相承,在同周边国家搞好关系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保护中国的利益。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中国会运用自己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影响力。所以我也认为中国采取了更加积极的外交策略,体现出了对于外交政策中“有所作为”部分的强调。在十九大的通篇报告中,习近平强调了“双赢”和“新型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之前完全不同,在新时期,中国已经成长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至少从言论本身来说,这不是一个零和的竞争。中国在一个个具体事件中寻求合作,积极的与其他各方交流。这样的讲法听起来都是很让人放心的,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中国在很多事件中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定义双方的利益,这会如何影响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态度,目前仍需观望。

三、军事实力

有关于十九大报告中军队现代化的问题您如何看待?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2035年中国解放军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一支世界领先的强大军队。这体现出了中国把自己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的想法,在其他国家看来可能是很危险的举动。

包道格:这是一次很大规模的军改,他希望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在2035年起到保卫国家的作用,并在2050年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军队。这背后体现了中国希望能够同美国、俄罗斯或任何其他军队并肩的期盼,这是之前从没有尝试过的,是一个新的说法。这背后蕴含了中国希望建立一个完善的潜艇部队、三艘航母的目标,至于中国是否会在霍尔木兹海峡进行巡航或其他行动来保护中国的利益,虽然在本次报告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我认为隐含的答案是肯定的。

史文:我并不是很清楚,其他国家是否会觉得有压迫感,但中国将如何运用自己的军事力量,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习近平对于中国的军事力量有自己的理解,并不是说要完全仿照美国。习近平希望通过解放军实力的提升来支持和保护中国的各项利益,不光是国内的还包括区域的和国际的,但是至于要怎么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的检验。中国过去讲求的是“维稳”,现在不光讲维稳还讲“维权”。大多数对于“权”的理解是“主权”,即在于保护中国的陆上和海洋疆界。与此同时,还包括中国的经济利益,在某些程度上也包括快速实现中国公民从危险区域的撤离行动。我并不完全认同中国希望像美国一样成为国际警察或仲裁员的观点。

四、台湾问题

十九大之后,对台政策会有什么改变吗?

包道格:我认为此次会议体现出习近平对于台湾的政策更有耐心。他认为大陆方面所拥有的经济和文化的力量会防止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并且最终实现两岸的统一。但他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设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于2049年实现的时间表,而实现两岸统一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史文:我认为不同的人对于习近平2049年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解读有很大的不同,有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很确定的时间点,台湾需要在2049年前和大陆实现统一;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这体现出的是习近平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显示出他并不是消极地对待台湾问题,但并不一定意味着两岸的统一一定要在2049年前实现。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