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2月15日和16日在加利福尼亚州“阳光之乡”举行盛况空前的美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与东盟(ASEAN)十国领导人举行会晤。自2013年以来,美国与东盟每年都会在东南亚举办的东亚峰会期间进行短期会晤。在2015年于马来西亚召开的东盟峰会上,双方决定将美国─东盟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奥巴马还史无前例的邀请了所有东盟领导人前往美国本土参加为期两天的大会。
尽管有部分专家怀疑本次会晤只不过是走过场、打官腔,无法取得任何有意义的实质性成果,但我们却无法忽视一个潜在的事实: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的确加强了美国和东盟成员国之间在经济和安全领域的联系。此外,不断巩固的美国─东盟关系也有助于美国的重要盟友──日本扩大自身在东盟地区的影响力,而这与美国现行的外交政策是相辅相成的。相比几十年前美国和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只要美日两国能就东南亚事务的重点问题达成一致性意见并保持高度关注,那么这一突破性进展(即使算不上革命性的进步)无疑将对东南亚各国以及美国和日本都大有裨益。
美国是东盟地区活跃的投资者和贸易合作伙伴,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与东盟之间横跨太平洋的经济合作关系就一直保持着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美国与东盟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在1996年至2015年间增长了一倍多,每年的贸易总额高达2600亿美元以上,这也使得东盟顺利晋升美国的第四大贸易合作伙伴。美国企业在东盟地区的总投资额独占鳌头,2014年,美国在东南亚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近2300亿美元。根据同一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和日本对东盟成员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均超过了任何非东盟成员国(甚至包括中国)。导致如此高额投资的部分原因在于:较之美国或东北亚国家,东盟成员国国民的年龄结构更年轻化,其经济活跃度也更高。
当然,自上世纪90年代起,得益于中国改革所带来的惊人经济成就,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活动在整体上略胜美国一筹。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和日本就已荣升东盟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两国在东盟进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总比重高达30%以上,而中国当时所占的份额甚至不到5%。但截至2015年,中国在东盟成员国中的影响力已急剧提升,占据了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左右,其贸易总值是1996年的20多倍。由中国主导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相关的东南亚发展计划将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地位。
然而,中国利用多年来持续增加的国防和准军事开支来维护其在南海海域内的优势,同时声称对南海绝大部分的海洋资源拥有主权,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了经济领域。上述行为令许多东盟成员国惶恐不安。中国的政治和外交实力也已得到提升。2012年,东盟成员国原计划循惯例发布联合公报,对中国的海上活动表示担忧,但中国向东盟部长级会议主办国──柬埔寨暗中施压,最终导致发布该公报的计划流产。面对中国日益提升的影响力,东盟努力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并在其成员国中培养统一的身份认同感,这些举措都是东盟试图扩大对区域内事务的控制权的手段之一。深化与美国和日本的合作是这种平衡策略的又一部分,而美日同盟对东盟也投桃报李、跃跃欲试。
部分专家将美国─东盟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2012年被确立为扩大的伙伴关系)斥为纸上谈兵,认为这与将金卡提升为白金卡的信用卡营销方案相差无几。但这种趋势背后的实质性意义却远远超出了贸易和投资领域。一份长达14页的“行动计划”列出了双方在贸易、安全、卫生、科技、能源、农业和环境等24个领域的合作事宜。在本次的“阳光之乡”之行中,与会领导人将针对如何发扬企业家精神及利用创新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举行内容广泛的交流会(多位美国商界领袖也在受邀之列),其中部分领导人还将集中讨论与上述24个领域相关的问题。此外,他们还将讨论近期的安全问题(如保护公民免受恐怖主义和卫生危机的威胁),并将深入探讨该地区未来的长期发展目标以及各东盟成员国与美国的关系。总体而言,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侧重十分明确,即巩固基于国际规则的亚洲秩序,构建开放而可持续的发展空间,以及和平解决争端。
对法制体系、良好的治理以及平衡的经济发展的重视与日本不断巩固与东盟成员国的关系这一目标是一致的,而美国和日本的决策者也将逐步推动信息共享,并将进一步协调他们在该地区的行动。这也成功吸引到一家美国企业成为日本政府支持的缅甸经济特区的首批投资商,促成了2014年美日发展对话设立。与会两国外交人员和援助专家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区域援助项目。美日两国还利用其国防政策论坛协调彼此的行动,以期充分发挥其海上安全能力建设活动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美国仅在两年内就已向该地区投入了2.5亿美元,用于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培训活动。日本也向多个东南亚国家派出了海岸警卫队船只并为其提供培训。此外,日本还于2015年公布了一个五年计划,称将对亚洲基础设施项目的援助资金提高至约1100亿美元,这也将创造新的交流契机。
当然,美日两国私营部门在东南亚市场内的经济竞争依然存在;同时,美国和日本不同的政策环境导致两国政府对人权、竞争政策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的重视程度各有不同。这可能会使该地区的政策协调工作更为复杂,有时甚至会释放出自相矛盾的信息,但从总体上来说,美国和日本利益的一致性却远高于以往任何时候。虽然美国和日本所利用的方法、渠道和资源各不相同,但这并未成为双方合作的阻碍因素,反而能在两国协力达成共同目标时取长补短,互为补充。
这些共同目标包括:促进东南亚的经济一体化以支持地区开放发展、构筑经济繁荣,同时加强国内和区域性机构的建设以维护并巩固东盟在作出影响成员国的决策时的核心地位。美国和日本坚信,这才是维护本国与该地区之间的良好关系的最佳方法。美日两国还希望藉此对中国政府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即要求北京与东盟加强平等合作,而非利用其大国压倒性优势与单个成员国进行双边活动。
奥巴马提出的在“阳光之乡”举行美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既非激进的新政策,也并非能改变亚洲势力平衡的外交妙举;但是随着东盟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提升,而本次会议已超越了美国渴望加强双方联系的象征性意义。双方在深化互信和理解以及建立共同的区域性目标这些问题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本次会议正是这些成果的体现。同时,它也为利用这些成果帮助东盟应对迫在眉睫的经济、安全和社会挑战创造了大好契机。
在美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前后的这段时间内,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密切协作对于帮助东盟各国应对上述挑战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美日同盟的努力必须重点突出、长期坚持,方可收到成效。解决人权问题固然很重要,但美国和日本的协作更大的优势在于:促进涉及良好的治理、制度建设及平衡发展的经济局势的配套措施的出台。美日同盟还应尽可能的鼓励中国对东盟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因为美国─东盟和日本─东盟合作行动计划所涉及的多个领域的区域性共同利益有望令各方都真正受益。本次在“阳光之乡”举行的会议将提供潜在的契机,令区域内交流、规则制定及合力调动国家资源等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