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崛起与美国实力相对削弱的驱动,西太平洋地区正经历军事和经济权力转移。这一转移不仅是根本性的,且存在潜在的失衡风险。鉴于安全、经济、外交等一系列因素,中美任何一方寻求未来在该区域的支配地位不仅徒劳,而且危险。反之,两国构建事实上稳定的权力平衡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这一转变可能以两种形态发生:一种以实现区域内目前情况下难度极高的深刻变化为前提,这将是更具持久性的平衡;另一种涉及更加温和的结构调整,是一种更为可行,但却不那么稳定的权力平衡。实现这一转变的渐进而有条件性的过程需要两国凝聚各自国内共识,保障联合、友好的互相支持,深化中美对话,并在若干现行区域安全政策上实现相互联动的变革。
西太平洋地区新兴秩序
·目前这种权力转移和不稳定性凸显的趋势很可能继续增强。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相对美国及其盟友,中国将实现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大幅提高。此外,中美处理区域内具有不稳定性议题的方式大相径庭,双方各自以进攻为主导,具有升级性的军事政策在现有条件下也很可能持续。这导致爆发严重危机的可能性上升。美国的关键盟友很可能继续不愿且无力去补足美国实力的相对削弱。
·要实现稳定的权力平衡,需要有关各国做出克服重大障碍的承诺。西太平洋地区主要国家间军事、经济实力的相对量级及范围在决定各国安全竞争的速度、范围及强度方面具有决定性意义。无论中美哪一方企图延续或徒劳寻求区域支配地位,都只会让该区域面临更大危险。在实现权力平衡上,最稳定且理想的结果需要对不稳定的区域热点议题做出重大变革;而程度较温和的权力平衡版本虽更可行,也更不稳定。
·上述两种平衡的结构均包含如下要素,即:相互掣肘的军力部署、包括建立互信,自愿限制军力及其他措施在内的军事政策;有限度的航海自由行动,以验证区域平衡,凸显国际法地位;以及一个经过强化却有限制的美日安全关系。权力平衡的相关结构安排不仅可以,而且一定会自然显现。但为达至稳定,其必须在一个相互理解的过程中被审慎修正调整。要达成相互理解,克服庞大复杂的政府具有的惰性,以及双方文化中的傲慢因素,并摒弃官僚及政治上的偏见十分必要。
·从其他方面看,要实现更加持久的平衡,而不是虽不理想却更易实现的平衡,就要推行更为广泛彻底的区域变革。高度稳定的平衡局面有赖于在若干安全热点上取得实质进展,如建立一个统一但基本不结盟的朝鲜半岛国家,实现台湾海峡非军事化,并限制中国东海、南海海域的军事部署,实现共同开发。这一平衡局面还需要一个以包容性,区域性的贸易及投资协议为契机实现的更开放的经济环境。反之,为取得更易实现却更不稳定的平衡局面,双方虽很难达成全面的区域贸易协定,但需共同协力维持区域内贸易与投资体系;同时,双方应就朝鲜半岛及台湾区域潜在风险事件达成谅解。
政策建议
·中美必须就区域经济、军事及政治长期走势开展认真、全面、基于概率分析的内部评估。就美方而言,审慎寻求平衡局面应首先明确理解美在亚洲的持续优势,并明确了解实现稳定平衡过程中的困难及危险。美方无需以“弱者”身份同中方达成协议——事实上,构建平衡需要美方有效利用其显著的军事、经济实力。
·美方与中方开展的初步讨论应着眼于就区域的长期安全及相关条件最终达成更大规模的谅解。双方讨论若实现充分进展,美方官员应向中方表达双方进行更广泛政策调整的意愿。这些调整包括信心建立措施、风险管理机制及在中国周边的侦察活动。
·美方必须就上述进程的各阶段与区域盟友及伙伴进行协商。美方关注领域应包括:获取区域盟友或伙伴对“强化却有限制”的美日同盟的认可,获取韩国对向稳定的平衡转移进行转型的认可,就朝鲜半岛远期的最优状态达成共识。
·美方应与区域盟友及中国就相互限制攻击性武器系统种类及数量进行详细讨论。中方须同意限制相似种类的军事实力,并就具体的非军事化承诺达成一致。这些承诺将纳入事关台湾及海洋领土争议的未来协定中去。由于实现相互掣肘的“军力态势”(包括查证、定义、官僚主义问题、盟国协调等)还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早期协商取得成功就变得至关重要。
·中美及其他区域经济体须强化其国内经济增长,深入履行其对自由贸易的承诺。长期的经济融合将取决于中美能否构建起共同贸易体系,能够最终达成泛区域的自贸协定,以及美方能否开展更加主动、更有重点的经济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