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Getty
文章

奥巴马与麦凯恩的外交政策及外交顾问团组成

美国总统大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虽然外交政策通常在美国总统竞选中不占最主要的地位,但由于此次大选正值美国深陷于伊拉克困境、恐怖主义依然在威胁着美国的安全,与美国的国际形象每况愈下之际,明智的外交路线与可靠的外交手段成为了考量候选人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了解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外交政策与外交顾问团组成,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期《卡内基中国透视》采访了两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业内权威人士,与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分别就奥巴马与麦凯恩的外交政策及其各自的外交顾问团组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作者 雅平 王
发表于 2008年2月1日

美国总统大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虽然外交政策通常在美国总统竞选中不占最主要的地位,但由于此次大选正值美国深陷于伊拉克困境、恐怖主义依然在威胁着美国的安全,与美国的国际形象每况愈下之际,明智的外交路线与可靠的外交手段成为了考量候选人的关键要素之一。此外,总统候选人在竞选时所主张的外交政策很可能成为其就任总统以后的外交政策的基础或出发点,其外交顾问团的主要成员也将在美国下一任政府中在外交与安全机构中担任要职。因此,了解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外交政策与外交顾问团组成,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期《卡内基中国透视》采访了两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业内权威人士,与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分别就奥巴马与麦凯恩的外交政策及其各自的外交顾问团组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各自优势与外交政策立场


据受访的业内人士分析,美国在过去6年中国际形象与影响力严重下滑,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伊拉克战争,一部分是由于反恐战争所展开的方式方法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布什政府所推行的单边主义政策。他认为,奥巴马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对美国的看法。奥巴马将纠正布什政府所犯下的一些关键性错误;奥巴马主张从伊拉克撤军,取消反恐战争中引起争议、伤害了美国形象的操作方式,并拒绝单边主义、坚持与他国领导人进行协商与合作。该业内人士认为,奥巴马的外交路线不仅将不同于布什政府,也将不同于希拉里•克林顿。“单从希拉里在伊拉克战争上的立场来看,她对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所将能够带来的改变将远不及奥巴马。”

早在2000年总统竞选中就支持麦凯恩、目前又身为麦凯恩外交顾问团中的重要一员的罗伯特•卡根,介绍麦凯恩在外交上的长处在于他作为一名政坛老将的丰富的外交经验、对国际事务的精通和与欧亚多国领导人已有的多年密切往来。“这些都使他成为比奥巴马、希拉里和布什更有效的美国外交政策的‘执行者’。”卡根介绍,麦凯恩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如反恐战争中美军虐囚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都与布什政府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在伊拉克撤军问题上,麦凯恩也与希拉里与奥巴马有着截然相反的立场。“与奥巴马‘不计后果’的即刻撤军主张形成反差,麦凯恩坚持美军留在伊拉克直到伊拉克政局的稳定,以免给该地区带来更多的灾难和给美国埋下更大的恐怖主义隐患。”

对华立场

据受访的业内人士总结,奥巴马的对华立场总体上把中美关系刻画为合作与竞争的集合——一方面美国要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一方面中美应该扩展可合作的领域。奥巴马坚持,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中美关系应该是建设性的。

在中美经济关系方面,奥巴马多次谈到了中美贸易问题与中国商品质量问题。受访的业内人士说,奥巴马在贸易问题上坚持保护工人权益并不应解释为是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奥巴马不反对自由贸易,相反,他反复强调过自由贸易对世界经济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奥巴马认为,美国政府同时应该在社会保障体系与再就业服务上为在经济全球化下利益受损的美国工人们提供一条改善生活的出路。

在安全方面,奥巴马强调加强中美军事关系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即增加透明度、防止妖魔化。此外,在防止核扩散与停止达尔富尔冲突的问题上,奥巴马也寻求中国的帮助。

就麦凯恩对华的政治立场,卡根说,麦凯恩可能比布什还要更关注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民主倾向。“对于中国民主改革的迟缓步伐,以及中国对非洲一些国家和缅甸等国独裁政府的支持,麦凯恩会比别人表现得更为失望,并希望看到这一政策的改变。”“但他不会选择孤立俄罗斯与中国,而是会以更积极的方式试图去引导两国。”

对于麦凯恩对华的经济政策主张,卡根以奥巴马最近甚至在批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例,认为麦凯恩是比奥巴马更为坚定的自由贸易支持者。他指出,麦凯恩上台以后,美国的外经贸政策将不会因为中国是一个出色的出口国家而对中国进行惩罚。“我们将较少看到民主党执政下更可能出现的排华风潮(China bashing)。”

外交顾问团组成


受访的业内人士透露了如下奥巴马的外交顾问团组成成员。奥巴马的外交顾问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核心竞选顾问团中一些有着深厚外交与安全背景的人士;还有一部分是外部的外交事务顾问,这些顾问则在细分的外交领域有着更专业化的知识与背景。这两部分人对奥巴马目前所提倡的外交政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奥巴马实际的外交顾问人数应该更多,以下只是重点介绍。

奥巴马核心竞选顾问团中的外交政策专家:
•    安东尼•雷克(Anthony Lake):前克林顿政府国家安全顾问,现任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教授
•    苏珊•莱斯(Susan E. Rice):前克林顿政府国务卿助理,主要负责非洲事务
•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前卡特政府国家安全顾问,杰出政治学家、地缘战略家、外交元老,曾因参与中美建交而为中国人民所熟悉,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和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学者。(具体的政策咨询形式有可能正式也可能非正式,但消息确认布热津斯基博士在为奥巴马出谋划策)
•    理查德•丹泽格(Richard J. Danzig):前克林顿政府海军部长(被受访业内人士所强调,为奥巴马核心顾问团中“在国防与国家安全事务政策中起最重要作用的人物”)

奥巴马的外部亚洲事务专家:
•    贝德(Jeff Bader):前白宫国家安全会议亚太资深主任、现任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项目主任,中国问题专家
•    迈克•希弗尔(Michael Schiffer):斯坦利基金会政策分析与对话项目官员,负责该基金会的亚洲项目与一系列其他美国国家与全球安全问题的研究
•    米德伟(Derek Mitchell):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亚洲国际安全项目主任、高级研究员,曾在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任亚太事务特别助理,是1998年美国国防部东亚战略报告的主要作者,熟悉东亚多国事务,精通汉语
•    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任,曾就职于美国财政部并统领高盛在东京与伦敦的政府事务办公室,亚洲金融事务与贸易专家,精通日语
•    蒙娜•萨特芬(Mona Sutphen):曾就职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前美国外交官,曾驻泰国与东欧

卡根透露《华盛顿邮报》上曾经出版过一篇题为“The War Over the Wonks(文人之间的战争)”一文(2007年10月2日版,通过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srv/opinions/documents/the-war-over-the-wonks.html也可链接到该文),其中罗列的外交顾问就是最后确认的麦凯恩的外交顾问团组成成员(包括非正式的顾问)。《卡内基中国透视》重点介绍其中五位:
•    理查德•李•阿米蒂奇(Richard Lee Armitage):曾任乔治•W•布什政府副国务卿,早年参加过越战,并曾在美国国防部任职,为麦凯恩非正式外交顾问
•    麦克斯•布特(Max Boot):新保守派美国作家,外交理事会高级研究员,前《华尔街日报》编辑,主张新保守主义外交策略,为麦凯恩外交顾问
•    洛恩•W•克拉纳(Lorne W. Craner):曾任乔治•W•布什政府负责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现任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主席,为麦凯恩非正式外交顾问
•    盖瑞•施密特(Gary Schmitt):前里根政府总统外国情报顾问委员会执行主任,现任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研究员、高等战略研究项目主任,为麦凯恩外交顾问
•    詹姆斯•乌尔赛(R. James Woolsey):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现任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 Inc.)副主席,为麦凯恩能源与国家安全顾问

卡根特别提到了兰迪•舒纳曼(Randy Scheunemann)——前共和党派参议员Trent Lott的国家安全助理,和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Henry Rumsfeld)在伊拉克问题上的顾问。据卡根透露,舒纳曼应该是在麦凯恩竞选过程中在外交政策建议上最重要的人物,也最可能在未来可能的麦凯恩政府中担任外交方面的要职。

此外在亚洲问题方面,卡根提到了以下几位支持麦凯恩的亚洲问题专家:
•    卜大年(Dan Blumenthal):美国企业研究所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EI)) 的中国问题专家,曾参加过卡内基中国政策辩论
•    麦克•格林(Michael J. Green):曾在乔治•W•布什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中任亚洲顾问,现任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日本项目主任,亚洲及日本问题专家
•    阿兰•弗里德伯格(Aaron Friedberg):曾任美国副总统切尼(Dick Cheney)的高级顾问、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教授,也曾参加过卡内基中国政策辩论

顾问团政策倾向


受访的业内人士指出,奥巴马的外部亚洲顾问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一致认为美国不应该把中国当作“敌人”或者“威胁”。他们一致认为美国应该、也能够建设性地对待中国的崛起,从而有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确立其应有的地位。中美两国之间可能存在问题、矛盾与利益的分歧,因此美国需要现实地、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矛盾与分歧。尽管奥巴马的外部亚洲顾问中大部分人对中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批评意见,但没有一个人可以被列为 “妖魔化” 中国的代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与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有过密切的接触,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一个平衡的团队。

麦凯恩的外交顾问中则有多位为美国新保守派的代表。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