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ration
Thank you!
You will receive an email confirming your registration.
中国外交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怎样和美国打交道。两国在亚太地区的互动方式,以及两国和其他国家的互动方式都决定了两国之间脆弱关系的未来。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驻会研究员孙学峰就中国外交面临的主要挑战举办了一次圆桌讨论会。
美国方面的观点
- 大选中关于中国的言论: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日本问题研究主任Michael Auslin认为,当前的美国总统选举季也对中美关系有着重大的影响。在竞选中有关中国的负面言论使得两国关系更加恶化,而与此同时,负面言论让双边关系话题变得次要,使得竞选的焦点聚集到国内问题上来,这产生了一种双否定的效果。
- 谈及中国时的语气变化:Auslin补充道,人们在谈及中国时总体基调发生了变化。他把这种变化形容为变得更加怀疑,因为人们对中美之间的合作及多边主义的前景变得越来越悲观。Auslin和其他几位美国官员称,虽然这并非一种退步,但是当前美国政府的期待与现实并不相符。他提倡采取一种“健康的现实主义”。
- 现实地评估美国政策目标:Auslin称,在谈到美国将外交重心移向亚太这一地区时,奥巴马政府并不喜欢“重返亚洲”这一术语。相反,他们将此称为“再平衡”,因此对于这一转移也有了措辞的变化。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其重心仍在伊朗与欧洲,“重返亚洲”似乎并不现实,并且也会受到财政困难的制约。Auslin补充道,但是美国对于如何应对日常事务并没有长期策略。
中美缺乏明确的交流
- 美国对中国了解甚少:Auslin称,华盛顿方面并不理解北京方面的想法。对美国来说,中国把国际社会视为无害的还是危险的、中国如何看待稳定、地区冲突以及核安全,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确定。Auslin解释道,人们一直认为北京方面只为自身利益而采取行动。
- 贸易关系日益紧张:Auslin称,美国贸易伙伴之间的紧张局势正在升温,尤其是日本、韩国以及中国之间。国内政治也许可以使地区的紧张态势发生变化。例如,韩国将要举行的总统大选就可能意味着它将变得左倾,并且立场偏向中国。他接着说,中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经济依存关系,但是两国之间在政治和社会层面没有信任,而且日方对于中国军队建设也十分不信任。这些关系都对美国在该地区的政策有着很大的影响。Auslin解释称,如果中国能改善与该区域其他国家的关系,美国将很有可能继续缩减军费开支并且把资产撤出亚洲。
中方观点
- 在更好时代中的对外关系:人民大学的时殷弘教授表示在2002年时,中国和其邻国的关系比今天更为牢固。他解释道,当时中国在GDP增长与国家安全之中偏重前者。另外,当时的中国也没有这么多的国内问题。
- 迈步向前:时殷弘解释称,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政治以及外交结构发生了变化,现在中国将重点放在美国身上,而不是周边邻国。因此,中美交往中的区域紧张局势和复杂性加剧。他认为中国感到在周边区域的影响力下降并受到美国的“挤压”。清华—卡内基的赵可金补充道中国的领导层需要制定更强有力的全球战略。当前,中国太过于关注经济发展,并对安全战略持悲观态度。
- 努力获得领导地位:赵可金还补充称民意是政府在安全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他认为民意的作用过大。北京大学副教授余万里表示,中国外交政策在期许与现实间存在战略缺口。他解释这一缺口的形成是由于中国外交政策决策结构缺乏效率,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形结构顶端便是人大常务委员会的九大常委。
- 中美必须合作:清华—卡内基的陈琪总结称没有方法可以真正减轻这些担忧。中国在制定外交政策方面一直以美国为榜样,并效仿美国政府在亚太地区采取的自信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