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核关系

2013年7月7日
Beijing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履新后首访俄罗斯,近日中俄举行了迄今规模最大的海上联合军演,这意味着中俄的战略伙伴关系在持续加强。然而对于两国的核战略关系以及他们在这方面的长期合作前景还少有研究。在针对资深专家的“中国-俄罗斯对话”和“军控系列研讨会”以及面向青年学者的“中国与俄罗斯的未来”和“军控的未来”系列研讨会最后一次分会上,中国学者齐聚一堂探讨中俄战略与核关系。卡内基的司乐如担任本次会议的主持人兼发言人。

中俄的核发展进程

一位中国与会专家认为中俄核武库的差别使得对比两国核姿态十分困难。他指出,基于美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远程核轰炸机组成的核三位一体),这两国更具可比性。尽管美国声称在核武器削减上寻求与俄罗斯的合作,并希望今后邀请中国加入,但是这些倡议仍只是期望。奥巴马总统在柏林演讲中提议将双方的核弹头削减至1000枚,对此俄罗斯反应默然,而其随后旨在增强核威慑能力的计划进一步削弱了华盛顿的立场。
 
  • 莫斯科的核战略延续:一位中国与会专家指出俄罗斯将继续坚持一些关键的冷战战略要素,包括维持其核大国地位、庞大的核武库和确保能与美国相互摧毁的能力。鉴于俄罗斯表示在面临国家危机时有意愿使用核武器,其依然保有核战争战略。而这与中国不同。尽管苏联曾做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并且之后俄罗斯与中国签订了双边条约,但随后又撤回了此承诺。同时,俄罗斯的核姿态使他们的承诺缺乏可信度。
  • 莫斯科的核战略转变:一位中国与会专家指出,通过投资诸如配备了分道式多弹头(multiple independently targetable reentry vehicles,简称MIRVs)的大型洲际弹道导弹这类武器,俄罗斯寻求维持其核大国地位。他认为这些努力一方面确保俄罗斯核力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数量和质量上维持与华盛顿相当的地位。一位美国与会专家补充说,莫斯科的核诉求同时可以弥补其在常规武器方面的不足。她进一步补充了中国学者关于俄罗斯核姿态从不首先使用到首先使用,再到优先使用的转变:
    • 1993年苏联撤销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
    • 1997与2000年提出使用核威慑应对常规冲突和入侵的声明
    • 1999年提出扩大战术核武器
    • 2006年与2010在声明中指出核威慑是国家安全的支柱
       
  • 北京的核战略延续:一位中国专家指出北京一如既往地坚持其核战略:寻求全球裁军,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与无条件向所有无核国家提供“消极安全保证”。他强调在俄罗斯寻求维持与美国核对等地位的同时,中国只努力确保存活。另外,除非遭到核打击,中国已经承诺放弃使用核武器。鉴于美苏核武器竞赛的教训,中国并不想扩大其核武库。另一位中国专家认为中国将会发展足够、可靠的核威慑力量。考虑到拆除核武库需要的巨额费用,大规模发展核武器并随后销毁这些核武器不符合北京的利益。
     
  • 北京的核战略转移:一位中国专家认为分道式多弹头使得俄罗斯在面对美国时更有信心;相比之下,在面对美国把拦截器和雷达转移到亚太地区并取消弹道导弹防御分阶段适应方案的第四阶段时,北京则没有这样的信心。他指出面对这样的威胁,中国有可能会改变其回避发展分道式多弹头的态度。中国在早期预警和导弹诱饵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核报复能力。虽然中国没有给予弹道导弹防御像俄罗斯一样多的关注,但是弹道导弹防御对于中国的小型核武库威胁更大。如果华盛顿能够限制弹道导弹防御,北京可能考虑限制其核武库。没有这样的妥协,中国将会在数量和技术上继续推进核现代化,将来可能发展包括军事战术目标、经济策略目标以及首轮核打击能力。

莫斯科,北京与华盛顿

一位中国专家认为,未来中国在核削减对话上的参与程度取决于莫斯科和华盛顿核武库的削减情况。一位美国专家指出一些美国学者认为中国不宜过早加入核削减进程,俄罗斯却主张多边化,希望在核对话开展之前将中国纳入进来。她认为这可能与俄罗斯想要阻挠核削减的想法有关,这是由于核武器在俄罗斯的核心地位以及其现代化的目标。同时,主张中国加入也是出于俄罗斯对中国目前核武库透明度的担忧,以及对中国希望借美俄的核削减以实现力量均衡的担心。
 
  • 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全球即时打击和空间:一位中国专家指出,随着华盛顿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全球即时打击能力(prompt global strike,简称PGS)的发展,核武库在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尽管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对俄罗斯核报复能力尚不构成威胁,但它会打破双边的核与军事平衡。一位中国专家指出尽管全球即时打击能力不会否定中俄的核报复能力,但它却使得用常规武器打击核武器的可能性增加。另一位中国专家补充到,对于外层空间武器化以及其对战略稳定和军备竞赛的影响,中俄两国有共同的担心。因此,中俄两国之间发生核冲突或摩擦的可能较小。
     
  • 意识形态之外的不安全因素:一位美国与会专家认为尽管华盛顿被俄罗斯视为重大威胁,但它显然不是其唯一的担心。她具体指出,俄罗斯面对的经济和领土问题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降低都对中俄关系提出挑战。她特别提到俄罗斯专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会议中感慨中俄之间明显的经济和力量不平等。同时,她还指出,俄罗斯在人口和其他方面面临的压力显示了俄罗斯远东地区持续的紧张局势,另外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微博账户曾一度充斥着中国人民关于领土问题对俄罗斯的批评。
     
  • 中俄核发展展望:一位美国与会专家表示,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有向远东和亚太地区转移的迹象,这包括部署有核能力的苏-27SM、苏-35战斗机和可以用来监测中国导弹发射的沃罗涅日预警雷达、以及重振俄罗斯核潜艇和海军的能力。对此,尽管北京很少公开讨论,但却十分担心。一位中方与会人员指出俄罗斯对中国的地下长城工程(一个被外界猜想为储藏上千枚核弹头的地下隧道网络)心存疑虑。但是他强调俄罗斯和中国都将美国视为他们核威慑的主要目标。而美国官方战略文件和声明中将两国一起视为美国的战略挑战更加剧了这种趋势。因此,中美学者一致认为美国是中俄战略关系加强的最重要推动因素。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不在公共政策问题上发表机构立场。此处所阐述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并不一定反映卡内基及其工作人员和理事的观点。
event speakers

乐如 司

研究员, 核政策项目

司乐如(Lora Saalman)是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派驻北京的核政策项目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的核武器和防扩散政策以及中印战略关系的研究。

国良 顾

云华 邹

日强 吴

建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