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文件: Getty

中美专家共话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

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的结果如何,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六位学者提供了他们的见解。

经过 磊 韩贾庆国 NAME_MISSING育川 黄琪 陈, 陈定定 NAME_MISSING
出版 2017年7月26日

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于7月19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这也是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在元首会晤期间新确立的中美全面对话机制下第一个涉及经贸议题的会议。此次对话的结果如何,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六位学者提供了他们的见解。

如有采访意向及相关媒体事宜,请联系杜万仪:wdu@ceip.org

“在最近召开的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美国对中国在经贸问题上的合作(尤其针对钢铁产量的锐减)感到不满,因此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和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带领的代表团未等在对话成果上达成共识便拂袖而去。美国媒体在报道中表示此次会议未能取得进展,美方也拒绝了中方为展示对话取得成功而举行联合记者会以示‘进程’胜利的提议。对一直认为用些许可轻松实现的进展就足够安抚美国的中方来说,这是一次现实的核查。此次会谈也为特朗普政府注入一剂现实,让其意识到中国(尤其是在十九大之前)在合作上的极限。中美两国媒体对全面经济对话报道的明显差异也反映出当下北京与华盛顿不同的政治环境。”

——韩磊(Paul Haenle),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

“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的结果并未让人感到惊讶。中美双方的立场存在巨大差异。但同时也没有必要过度担忧,毕竟两国陷入贸易战的代价太高。这也是为什么双方同意继续对话的原因。最终,双方更可能达成妥协,而非进行贸易战。”

——贾庆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中美全面经济对话结束后未能发表联合声明表现出中美两国在双边贸易和投资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美国认为中国巨额的双边贸易顺差是其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而中国认为顺差源于其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经济转型,最终会达到一个比较均衡的经济结果。正如美国公司所要求的,中国已经认识到开放外国公司进入国内市场的需要,但相较美方的积极倡议,中方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黄育川(Yukon Huang),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亚洲项目资深研究员

“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落幕了,但中美两国的官方和舆论对此次对话成果的解读颇为不同,显示了双方对对话结果的预期存在巨大差异。这为后续的以结果为导向的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带来了阴影,也创造了推动改善经贸关系的明确共识。中美平衡共赢的经贸关系仍需双方通过调整政策共同努力争取,而避免双输的对抗局面是接下来几个月最急迫的挑战。”

——陈琪,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驻会研究员

“在19日当天展示中美全面经济对话能取得成效对中美双方来说都是重要的。但会后没有对具体进展进行公布引发了许多疑问:是谈判破裂还是没能说服美国总统签署协议?中国是否错估了在推动交易的达成上自己需要付出的代价?最重要的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鉴于中国将在今年秋天进行权力交接以及特朗普总统的访华计划,中国有意在此期间保持外交关系的稳定,而这为美国争取更多进展创造了条件。但这也是有限的。在短期内,中国不太可能会采取像三中全会时那样系统性的、力度大的措施。我相信即使美国领导人会因为没有取得足够的进展而恼怒,美国总统也知道一旦中国认为自己受到委屈,便会采取快速有效的方式回应,而与中国在经济上的失和将会立刻对美国经济造成直接影响。我们可能很快会看到来自美方的高调明确的、针对具体行业的限制,但同时不妨期待双方能进行低调谈判,以帮助改变现在正搅乱市场运作的政策。”

——雷明(Claire Reade),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本次对话既有成果,也有挑战。成果之一包括中国同意从美国进口大米,挑战之一包括双边的经济失衡关系没有大的调整。当然我们要保持比较现实主义的观点,中美经济关系重要而且复杂,不能期望一次对话解决大部分问题,正确的路径是持续深入的对话。中美经济相互依赖,除了合作别无其他途径。”

——陈定定,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